男關十週年慶~發展與蛻變
男性關懷專線社工師 劉珮響
男關已經成立十週年了,這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也看到家庭暴力服務歷程的演變和進展。從一開始以被害人的角度做服務,之後延伸到相對人,開展到整個家庭。服務的方式也從個人奮鬥進展到團隊合作,發揮團隊的精神,開創新的生命力。
回顧在男關服務的歷程,從一開始對成立專線有很多疑惑和擔心,疑惑會有求助的對象嗎?擔心求助的對象可能會反映出來的表現,所以在開線當天,坐在電話機旁邊等待第一通電話忐忑不安的心情偶爾還在記憶中浮現,但是到現在我相信男性關懷專線的服務電話在事件發生最初期是有一個服務功能,可以讓事件發生當下的驚慌者有一個求助的管道,穩定的力量。
初期的服務僅開兩線,服務的方式都要手動,來電後手動拿話筒,手動按錄音,手動寫紀錄,手動登錄談話時間,一切都採自助式。在看不見陽光的地下室,做神聖的助人工作,總認為會有破繭而出的一天。當然也可以看出來電者在面對家庭暴力問題時,都會先以遵守法律的規定為主,「法、理、情」中的法是一個面對家庭暴力問題的方式。
第二年開始專線的硬體設備越來越齊全,有電腦寫紀錄,延長服務的時間,也開三線服務個案,甚至還上媒體打廣告,就是希望越來越多人了解專線。當有更多人知道專線後,專線也面臨更多不符合服務對象的人打電話進來,「常客服務」就是我們要面臨的挑戰。在服務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找對服務對象的重要性,因為常常對於來電者,我們都秉持著服務的宗旨,給予相同的服務時間和項目,但常客卻因此天天和常常打電話進線,影響到其他的進線者。在這段服務的過程中發現家庭暴力除了夫妻暴力外,更多時候存在著親子間的暴力,似乎在依附關係的相處上有許多的不安全依附。
第三年之後固定了服務的地點,當然服務的設備也越來越先進,在操作上也更符合人性,更開始四線服務。在這段服務的過程中,「常客服務」是棘手的問題,但也因應出「常客管理」的服務模式。加上隨著時間的演進,社會大眾對家暴議題的重視,專線累積一定的服務個案,越來越清楚知道「確定服務對象」是我們要做的事情。因此開始規劃服務的方式,不再一通電話做全面性的服務,嘗試將來電者區分為開案和不開案,開案者是以主要服務對象為主,針對個案的問題進行全面性的討論;不開案者,僅做簡單的服務,就結束會談。希望透過這樣的分類可以將所要服務的對象找出來並針對需求提供適合的服務。
在服務過程中發現社會文化的重量,我們有五千年的文化傳統,但這些傳統在社會變革下開始重新洗牌,想要脫離舊有的思維和包裝,但又找不到適合的觀念和衣著,常在矛盾、衝突中找到暫時的生存方式。男性得來電者想要脫離父權的觀念,提供家庭一個平等的關係,但在沒有找到平衡的相處之道下,就常常會在鐘擺的兩端擺動和震盪。既想要提供好的環境又想要家人知道其心聲,常會在兩難中求平衡。
當我們確認所要服務的對象後,我們也發現有時候一通電話是無法做全面性、深入性的服務,因此也在規劃進行短期服務的模式,因此我們發展出初談服務和深談服務。希望透過陪伴式的服務,化解進線者在面對危機時所產生的焦慮及衝動,降低危險問題的發生,提升理智判斷的可能性。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積土成山,非斯須之作」同樣的要解決問題也不是一次就可以處理,太急切於立刻化解問題將又是一番問題。專線也看到這樣的情況,因此安排深談服務,希望透過深入的討論,找到一點婚姻中的蛛絲馬跡和光明。當然關係的改變是有脈絡可循,只是我們是否有能力去面對這樣的變化,多數的時候,我們就是想要留在原地,留在一個安全的環境,因為不知道改變會帶我們去哪裡。回顧嬰兒時期學走路,父母就在身邊鼓勵,就算再艱辛的路都不怕,若在改變的過程中有人陪伴和指引,面對改變就多一份勇氣和信心。深談服務就希望透過陪伴和提醒,增加來電者的視野和能力,最後找到自己的力量去面對。
在男關演變的一連串過程中,可以看到男關的成長,同時也可以感受到家庭暴力觀念在社會的影響。從被害人服務開始,以關注被害人的安全為主,再陸續將家庭中重要的另一半也加入服務,化解危險的產生,降低危險的發生,開始以系統觀看家庭,看家庭到底發生甚麼事情,如何讓家庭的互動是平等的。或許大家一開始無法接受家庭暴力法介入家庭及處理家庭問題,但當更多時候發現家庭問題無法由家人解決時,適當的社會資源介入也是一件好事,讓家人知道發生問題會有求助的管道,就看你是否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