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關懷專線調查研究

男性關懷專線督導 蘇珊筠/諮商心理師 劉曦

為了讓專線工作者對來電男性之樣貌有更進一步的瞭解,以利專線資源推廣及線上服務,於100年度開始著手進行調查研究工作,主題為「男性關懷專線當事人對婚姻之覺知、歸因、自我效能與進線動機之初探」。本研究主要目的如下:

  1. 瞭解男性關懷專線當事人所知覺到婚姻問題的影響程度及重要程度、歸因型態及處理問題的自我效能程度。
  2. 探討男性關懷專線當事人決定進線之因素。
  3. 瞭解接受男性關懷專線持續性深談服務的當事人,其在認知、情緒及行為三方面自覺的改善效果。

本研究於電話中進行問卷訪談之方式資料蒐集,共有172位專線進線者受訪。當事人的覺知、歸因、自我效能感及使用專線改善效果的部分,以0分至10分的連續分數方式評分,決定進線因素及進線期待的部分則是以類別選擇的方式回答。研究結果重點說明如下:

  1. 當事人傾向認為婚姻問題對自己生活的「影響程度」及對個人的「重要程度」是高的,平均數分別為8.36及8.65。當男性面對婚姻困境時很少有人會在第一時間尋求相關協助,當他們不得不求助時,婚姻關係往往已經惡化,也對個人生活及心理造成莫大的衝擊。因此,如何協助男性可以突破文化所建構出來強壯、勇敢或不能失敗的形象,而能夠在問題剛發生時就尋求專業協助,是值得再做深思的議題。
  2. 當事人傾向對於婚姻問題的發生做外歸因,平均數為6.66(內歸因平均數為5.17)。許多當事人在面對婚姻困境初期,較難去省思自己的不適切作為或是接下來自己可以如何做,常常是陷入埋怨妻子言行或是政府單位的介入等事情中。當一個人不斷將事件歸因於外在因素時,或許可以減少負面的自我評價,以降低不一致的自我形象產生,但同時也無法看到自己在其中可承擔起來的責任,因此若能適時的做內歸因,則會較為願意從個人方面做改變。
  3. 當事人對於處理問題的能力傾向低自我效能,平均數為3.51。許多當事人自覺能力有限,確實某部分的來電者在其生活中能使用的人際資源與社會資源較少,面對問題時往往求助無門,因此除了強化當事人個人能力之外,引導當事人使用適當的社會資源也是必要的。
  4. 決定進線因素以「男性專用」及「專業性」兩個因素最能提高當事人進線意願。男性關懷專線標榜針對男性族群提供服務以及專線呈現的專業性印象,皆為當事人願意進線之主因,所占比例分別為62.8%及69.2%。
  5. 當事人進線時最期待「問題解決」,自覺得到的幫助則是「情緒改善」最多。有74.4%的當事人進線時是期待專線可以提供他們實質上的建議或有第三方介入處理問題,但經過專線服務,當事人覺得對於情緒方面是最有幫助的,有70%以上的當事人認為是很有效果的,其平均分數為8.23分,比認知上(7.54分)及行為上(6.82分)都來得高。可能的原因是持續性的會談不僅提供一個穩定抒發情緒的管道,過程中也讓當事人感受到處理自身情緒的重要性及影響力,所以才會形成接受服務前與服務後的差異。
  6. 在各因素間的相關部分,呈現顯著正相關的因素為「重要程度」及「影響程度」(r=0.455)、「重要程度」及「可控程度」(r=0.19);呈現顯著負向觀的因素為:「重要程度」及「持續程度」(r=-0.214)、「可控程度」及「持續程度」(r=-0.36) 、「外控程度」及「內控程度」(r=-0.322)、「外控程度」及「可控程度」(r=-0.186)。

在與當事人工作過程中確實發現,當他們愈認為婚姻問題重要,則愈會有積極的態度去處理,但當他們愈覺得是由外在環境所造成時,愈會認為自己無法減少問題的發生,而認為問題會持續存在。因此若能減少當事人外歸因的程度,則有助於他們提高對於處理婚姻問題的能力感及希望感。

本文摘述本研究初步分析所得之結果,對於當事人如何看待婚姻問題以及進線時的考量有更清楚的認識,輔以實務經驗詮釋此研究結果,對於專線諮詢協談服務之介入點及鼓勵面臨家庭關係困境的男性使用專線資源,皆有莫大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