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專欄──重新認識男人的機會
男性關懷專線志工 何海莉
從職場退休後,一位在專線服務的朋友極力推薦我参加男性關懷專線的培訓,當時我想都沒想就拒絕了!男性對我而言是權威的代表,很難親近,非必要一向採取不接觸的態度。在專線協談,將面對男性施暴者,對我更是困難的,我無法認同他們打人的行為。一天跟先生口角,他極力鼓吹我參加專線的志工培訓。先生曾在張老師專線接受過訓練,他願意陪我一起参加培訓,就這樣我來到男性關懷專線當志工,一晃已經八年了!後來他卻臨陣逃脫,只陪我上了一兩期的課程。
經過培訓與協談,我對男性有更多的認識。男性天生不像女性一樣擅長表達、溝通;男性的理性勝於感性,而女性除了物質的需要,更需要先生精神上的支持、與被愛。男人認為只要努力工作賺錢,拼事業,就是愛妻子、愛孩子、為家付出一切的表現。他們不明白,這種想法只能滿足太太部份的需要。另外,男性受到傳統文化的毒害,從小就被教育男兒有淚不輕彈、要堅強,所以許多男人情緒沒有出口,有人以酗酒來麻醉自己。
到專線做志工,表面看是付出、是助人,事實上我從培訓與服務獲得的更多,這種獲得是無法以金錢來衡量的。由於對男性特質的認識,因此能接納先生不擅長表達及溝通、能接納先生某方面的不足,夫妻關係有相當的改善。協談很重要的一個原則是接納個案,否則很難跟個案進行,即使個案是家暴的加害者亦然。這個接納原則,運用在與孩子相處上:將孩子的行為,與孩子分開來看,不因孩子不好的行為就拒絕孩子。原來幾乎已經切斷的親子溝通,因此逐漸改善。以前我認為我的需求,不用說先生「應該」會知道,這種期待常常落空,因此常生悶氣,而我現在能選擇適當時機表達自己的需求。
我能持續服務下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這個安全保密的平台上,個案可以放心的說出他的經歷,這是個案無法在家人朋友面前說出口的。與個案一起面對他的難過、沮喪、憤怒、失落等情緒,陪伴個案一段時間,鼓勵支持個案繼續往前行,這個過程對我與個案而言都是人生中全新認識自己的機會,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