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酒精中的秘密-未知的憂鬱

智永,64歲男性,因為燒炭初次受通報。

(關懷訪視員:陳泰尹)

詳細的自殺計畫,是我對智永的第一印象。他在電話中是這樣對我說的:

「那天我一個人在家,酒後覺得孤苦且無人支持,便外出購買美工刀、木炭及紙錢,回家想要自殺。我首先點了三炷香插在香爐上,還在紙上寫著自己的生辰壓在香爐下,然後聯絡我的孩子表示自己即將自殺。後來孩子們聯絡警消,我就被送到醫院了。其實,我連後事都交代好了,先用草蓆包起來,等到半夜送到殯儀館,鄰居才不會發現」。

剛開始聽到了這段話,我在緊張之餘,給了智永這樣的回應:

「感覺起來你確實是很不舒服,不過其實我覺得你很厲害,你看,就算是在這麼不舒服的時候,你還是知道若不小心發生意外會讓很多人難過,因此還可以冷靜的打電話給孩子尋求協助。除此之外,我也很感謝你,我們只是第一次聯絡,你卻願意跟我說這麼多,我知道這需要很大的勇氣,尤其是對你來說」。

在後續的電訪過程中,我試著發問來對智永有更深的了解,同時持續的對於智永給予關懷與同理。原來,他是一位公營事業的退休幹部,自逐漸養成飲酒習慣後,每日飲酒已長達二十餘年。由於酒後時有失控行為,多年來家屬也逐漸對其不理睬,讓智永相當受創。我同時發現智永其實願意接受專業協助,尤其是在酒癮治療的部份,只是因為沒看過相關門診,所以有一些害怕。對於智永願意面對並處理問題的態度,我首先表達肯定,隨後立即與他約定隔天在醫院進行訪視,隨後陪同就診。我同時告訴智永,如果可以的話,請家屬一同就診並接受訪視,他表示同意,將會請妻子陪同。

看診前,我依約定與智永及案妻進行訪視,以了解智永之狀況,同時討論可以彼此分工合作處理問題的部份。案妻對智永表現出了高度關心的同時,我知道除了智永本人以外,我又多了一個也許可以信賴的盟友。

後續又歷經了幾次的就診,主治醫師逐漸的發現酒癮可能只是外顯的行為,因為智永可能患有憂鬱症,遂以此方向進行治療。在這過程中,除了規律訪視智永以外,我也多次的主動與主治醫師及案妻進行聯繫,在協助主治醫師了解智永日常狀況的同時,也與案妻進行合作,在主治醫師的治療方向下協助個案逐步完成治療。

後來在智永規律的回診、服藥及會談下,配合著主治醫師及案家屬的協助,智永的身體及情緒狀況逐漸有了改善。直到我正式進行結案流程的時候,智永的飲酒行為已經有了有效的控制,取而代之的,是智永重新拿起了毛筆練字,還踩起了自行車做運動,而在家庭互動關係上,也有了明顯的改善。

結案半年後,智永主動來電,與我相約隔週在醫院進行面訪。當天他身心狀況看似穩定,衣著輕便但不失整齊,細問後才了解他已經在主治醫師的建議下試著停藥停診,狀況目前則尚稱穩定,今天之所以會到醫院,則是因為要看骨科,所以從家中騎自行車緩緩前來。除了再次肯定他的努力之外,也許是職業病,我再次的提醒他要定期心情溫度檢測……。